当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时,人们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法官社会地位也越发的凸现。而女法官们以独有的细腻情感洞察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以心细如发的认真细致精神判断案件的每一个环节,以女性的热情和关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成为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审判力量。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不断涌入法院,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给法官带来了繁重的审判任务和巨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做为女法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应引进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女法官心理调适问题做一粗浅的看法:
女法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
一、社会的压力
社会对法官的认识有失偏颇。极个别法官形象不佳,影响了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法官不得不时常面临被他人调侃与讥讽的尴尬。社会对法院和法官的期望值过高,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某些当事人一旦法院的裁判与自己的诉求不一致,便四处上访,无形中增加了法官的心理压力。
二、家庭的压力
由于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女法官和其他女性一样,必须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育小孩,还要支持丈夫的工作,学习、工作、家务,自己、孩子、丈夫,在取舍的时候,她们常常牺牲了自我。我身边的一位女法官,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带孩子,有时开庭从上午到下午,孩子往往是啃包方便面就上学了,每每说起这些,她就觉得心理愧疚,常常自责不已。
三、工作的压力
一是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需要通过法律手断来调节的纠纷越来越多,不断出现的新型案件也使案件的难度不断增大,法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司法能力已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成为女法官的心理重荷。
二是近年来,法院都建立了严格的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法官办案的多少,办案质量的高低,社会政治效果的好坏,案件的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发放改判率、案件的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这些考核指标不会因为是女法官而有丝毫的减轻。
三是女法官心细,唯恐出点差错,遇事思前想后,时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紧张工作之后的疲惫身心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和调节,长期的心理压力无法排解和调适,直接后果会使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继而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使人早衰和罹患多种疾病。通过对全院女法官的体检发现,绝大多数患有多种急、慢性疾病,有些女法官已经出现有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一位女法官就向我倾诉,每遇到棘手的案件,她回到家里就是吃饭也想着案件上的事,有次端着饭碗边想边走竞走到洗手间门口,丈夫叫住她才缓过神来。有位女法官说她白天忙碌一天,到晚上就受症了,整夜整夜失眠,只有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每每听到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
女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需要比男法官克服更多的家庭、事业乃至特殊生理状况和身体健康等到诸多困难,才能创造出不凡的事业,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实现司法为民和司法公正。女法官是法官,也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需要关心,也需要呵护,因而应注重对女法官的心理健康进行调适。
从组织的角度,一要重视女法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优秀的女法官优先提拔任用。要为女法官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提高她们的创新能力,为她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把妇女对法律的分析、见解更多地融入到审判工作中,使女法官的业绩得到充分肯定,心理上得平衡。二要体现对女法官的人文关怀,可以结合女性特点,组织一些有益于女性身心健康的文艺、体育、保健、美化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的生活,努力削减女法官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和心理负累;每年至少对女法官进行二次以上的休检;帮助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的女法官解决困难和问题;利用“三八”妇女节等机会,组织女法官外出休闲,使她们在大自然中释放压力。
从女法官自身的角度,要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陶冶。一是量力而行 ,以自己的精力、能力为限,把所有事情做全面安排、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客观地评估自己,提出适宜的期望值。二是生活有序,忙中偷闲,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做到经常能彻底放松自己。三是注意饮食、合理调节,勿过冷过热,勿忽饥忽饱。四是当感到巨大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等情绪时,勇于在亲人、友人面前倾诉,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可以用四句话总结:“紧张时放松自己,艰难时善待自己,烦恼时安慰自己,忙碌时爱惜自己”。
历史赋予了女法官神圣的使命,要履行好这神圣的使命,就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快乐、平和的心态。愿女法官们美丽如花,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