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对广大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法官必须理性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即明确法官在社会中应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考夫曼说:“法官是法律发现过程的一部分,他才真正使法律说话,他使得法律说出它具体的、与案件关联的意义,他使得法律产生革新的效力,他使得法律从抽象的僵硬中复活变成历史的存在。”这是他对法官角色的理解。那么,法官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法官的角色应如何定位呢?
法官是有政治使命感的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对法院工作领导的司法理念是人民法官的历史的使命和政治使命,也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司法方向的关键,司法工作顺利进行、不断前进的保障。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是每一名法官的政治使命。
法官是有裁判权的人。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决定了只有法院才有权依照法律通过诉讼程序做出最终裁决,法官是法院的主体,裁判权自然就为法官所有,但法官必须正确依法行使权力,不得枉法裁判。
法官是有品德的人。法官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他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这就决定了他必须具有比一般社会公众更高的道德素养,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刚毅、谨慎、平和、勤勉。具体要做到自省、自律、自警和自重。
法官是平民法官。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作为一名法官,要时刻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放得下身份,亲民爱民,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化解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关注和期待,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官是有专业技术的人。审判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没有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一个不具有娴熟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官很难高效率的处理案件。这决定了法官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法律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
法官是有法律信念的人。法官职业之所以崇高,是因为他们把“公平、正义”作为自身的信念,作为自身的神圣职责。每一名法官都应该坚守自己的法律信念,依法公正地办好每一件案件,坚持原则不退缩,坚定信念不动摇,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社会评价,经得起法律考量的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