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做人,德为首

  发布时间:2015-03-18 14:55:06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记述了晋国智氏灭亡的一段历史。智瑶才智过人,但很不仁厚;其父欲立其为智氏继承人,也就是晋国国君,有人谏言:如果他以才智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那么智氏将会灭亡。其父不听,智瑶后来成为了晋国国君,即智襄子。

    一次在饭局上,智瑶戏弄韩国国君、侮辱韩国国相。并且口出狂言:他们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收拾他们就不错了,他们谁还敢兴风作浪!真是欲让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还有更疯狂的事情在后面。智瑶无缘无故要求韩国、魏国向其割地,两国出于长远考虑,分别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接下来又要求赵国割地,赵国不干,智襄子联合韩、魏,水淹赵国。智瑶巡视水势,魏国君为其驾车,韩国君为其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听了这句话,韩、魏两国君那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两国都城都具备被水淹的条件和可能……后来,韩、赵、魏三家联手,大败智家军,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这一下,彻彻底底三家分晋了。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关于一个人德与才的关系。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司马光的这番评论,虽然过去了将近一千年,但是放在今天,依然鞭辟入里。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各个行业、系统及各省市,越来越多的问题官员落马,有些自知在“劫”难逃的问题官员甚至不惜以自杀为手段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老虎、灭不完的苍蝇,正是因为才能胜于德行的人太多。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当官员道德堕落甚至没有操行底线、各种丑闻层出不穷、利用手中权力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时,那么,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也就不远了。哪怕一个国家外表看起来多么强大,只要作为执政者的官员作风不正、丧失民心,那么国家的根基也就会一步步走向腐烂,内部的矛盾或者外部的力量就会摧枯拉朽般使其轰然倒塌。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也是凡夫俗子,也有着普通百姓的七情六欲。但是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利,言行举止引领着时代的社会风气,所以,更应该严格律己、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够“吾日三省吾身”,做到慎独,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拎着“乌纱帽”为民干实事、干好事,那么再现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指日可待。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强调: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通俗易懂的一句话,深刻、辩证地论述了为官、做人、立德三者的关系。在今后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积极树立道德榜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选好人、用好人。

责任编辑:苏晓光    


 

 

关闭窗口